产品分类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电极在什么情况下属于损坏?

技术文章

电极在什么情况下属于损坏?

更新时间:2025-03-14 浏览次数:64

电极损坏是影响水质多参数检测仪准确性的重要因素,以下从外观、性能及内部结构方面介绍电极损坏的情况:

外观损坏

 

电极膜破损:电极膜是电极的关键部件,直接与水样接触并进行离子交换或信号传导。如果电极膜出现裂缝、破裂或剥落,如 pH 电极的玻璃膜破裂,会使内部的电解质与外部溶液直接接触,导致电极无法正常工作,测量结果也会变得不准确或不稳定。

电极杆破裂:电极杆是支撑和保护电极内部结构的部分,若发生破裂,可能会使电极内部的线路、电解质等暴露在外部环境中,一方面容易造成内部短路,另一方面外部杂质可能进入电极内部,污染电解质,进而影响电极的性能,导致无法准确测量。

导线破损或断裂:连接电极和检测仪器的导线负责传输电信号,若导线的绝缘层破损,可能会发生漏电现象,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性;而导线断裂则会直接导致信号无法传输,使电极与仪器之间失去连接,无法进行测量和校准。

性能异常

 

响应时间过长:正常情况下,电极在接触到水样后应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出稳定的测量信号。若电极的响应时间明显延长,如溶解氧电极在放入溶氧水样后,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都不能达到稳定的读数,这表明电极的性能已经下降,可能是内部的化学反应受阻或电极表面存在严重污染等原因导致,可视为电极损坏的一种表现。

测量结果不稳定:电极在测量过程中,测量值出现无规律的波动,无法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。即使在水样成分稳定、测量环境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,测量结果仍然跳动频繁,说明电极可能存在故障,无法准确地感知和传递水样中的参数信息。

测量误差过大:电极经过正确校准后,在测量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时,若测量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超出了允许范围,如 pH 电极测量 pH=7 的标准缓冲溶液时,测量值偏差超过 ±0.1pH 单位,且排除了校准溶液、测量方法等其他因素的影响,就可能是电极本身出现了问题,导致测量不准确,属于电极损坏。

电极斜率异常:对于一些基于能斯特方程工作的电极,如 pH 电极,其斜率是衡量电极性能的重要指标。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,电极的斜率应该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。如果电极的斜率明显偏离了正常范围,说明电极对被测离子的响应能力发生了变化,可能是电极膜老化、污染或内部电解质变化等原因引起,这也是电极损坏的一个重要特征。

内部结构问题

 

电解质泄漏:电极内部的电解质对于维持电极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。如果发现电极有电解质泄漏的现象,如从电极的密封处有液体渗出,会导致电解质的量减少,无法为电极反应提供必要的环境,同时泄漏的电解质可能会污染水样和周围环境,使电极的性能受到严重影响,电极无法正常工作。

内部短路:电极内部的线路或元件出现故障,导致电流不按正常路径流动,发生短路现象。这会使电极的电信号紊乱,无法准确反映水样中的参数信息,进而使测量和校准都无法正常进行。

参比电极失效:对于一些具有参比电极的复合电极,参比电极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稳定的电位基准。如果参比电极的电位不稳定或无法保持恒定,会导致测量电极的电位测量不准确,从而使整个电极系统无法正常工作,表现为测量结果异常或无法进行校准。


邮箱:3564226449@qq.com

地址: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

版权所有 © 2025 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  备案号:冀ICP备16027114号-4  管理登陆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GoogleSitemap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

服务热线

0310-8275478

扫一扫,关注我们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