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余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余氯(游离性余氯如次氯酸、次氯酸根,或化合性余氯如氯胺)的化学特性,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将余氯浓度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(如电流、电压),最终实现对余氯含量的定量检测。不同类型的余氯传感器原理存在差异,目前主流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以下几类:
一、膜电极法(电流型传感器,最长用)
膜电极法是工业和市政领域应用罪广泛的余氯检测技术,核心组件包括工作电极、参比电极、对电极以及选择性渗透膜,其原理如下:
选择性渗透:水样中的游离性余氯(如次氯酸 HOCl)可透过传感器表面的透气膜(通常为聚四氟乙烯膜),进入电极反应腔;而水中的其他离子(如氯离子、金属离子)被膜阻挡,避免干扰。
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:在工作电极(通常为金电极或铂电极)表面,余氯发生还原反应:
次氯酸(HOCl)还原:HOCl + H⁺ + 2e⁻ → Cl⁻ + H₂O
反应中,余氯得到电子被还原,产生微弱电流。
电流信号与浓度关联:产生的电流强度与水中余氯的浓度成正比(遵循法拉第电解定律),传感器通过测量电流值,经校准后转换为余氯浓度(单位:mg/L)。
参比电极与对电极作用:参比电极(如 Ag/AgCl 电极)提供稳定的基准电位,确保测量准确性;对电极(如铂电极)则完成电流回路,平衡电子转移。
优势:响应速度快(通常<30 秒)、可实时监测、抗干扰能力较强,适合在线连续检测。
二、比色法(光学传感器)
比色法基于余氯与特定显色剂的化学反应,通过检测颜色变化强度确定浓度,原理类似实验室的 “比色管检测",但实现了自动化:
显色反应:传感器内置显色剂(如 DPD 试剂,N,N - 二乙基对苯二胺),与水样中的余氯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 ——
游离性余氯与 DPD 反应生成粉红色化合物;
化合性余氯需加入催化剂(如碘化钾)后反应显色。
光学检测:通过光源(如 LED)照射显色后的水样,测量溶液的吸光度(颜色越深,吸光度越高),根据朗伯 - 比尔定律,吸光度与余氯浓度成正比。
信号转换:传感器将吸光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,经校准后输出余氯浓度。
优势:检测精度高,适合低浓度余氯(如饮用水中 0.05mg/L 以下);但需定期更换显色剂,维护成本较高,响应速度较慢(通常 1-5 分钟)。
三、恒电压电解法(较少见,衍生自膜电极法)
与膜电极法类似,但通过在工作电极上施加恒定电压,使余氯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(而非还原反应),产生的氧化电流与余氯浓度成正比。该方法对电极材料和电压控制要求较高,目前应用不如膜电极法普遍。
四、其他辅助设计
为确保测量稳定性,传感器通常还包含:
温度补偿:余氯的溶解度和反应活性受温度影响,传感器内置温度探头,通过算法修正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干扰。
自动清洗装置:部分在线传感器配备刮刀或超声波清洗功能,防止膜表面结垢(如钙镁沉淀、生物黏泥)影响渗透效率。
总结
不同原理的余氯传感器核心逻辑一致:利用余氯的化学特性(氧化性、与显色剂反应性),将其浓度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或光学信号。膜电极法因实时性和实用性成为主流,比色法则在高精度场景中补充应用,两者共同满足了各行业对余氯监测的多样化需求。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acm米兰足球 荣誉资质产品展示
ac国际米兰迷你足球 ac米兰app安卓版 离子传感器服务与支持
技术文章资料下载在线留言联系我们扫码加微信
服务热线
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
3564226449@qq.com
Copyright © 2025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冀ICP备16027114号-4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.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