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咨询热线

0310-8275478

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如何校准和维护COD传感器以确保其测量精度?

如何校准和维护COD传感器以确保其测量精度?

更新时间:2025-09-15点击次数:40

COD 传感器的校准与维护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输出高精度数据的核心环节,需结合传感器类型(如UV 紫外法、重铬酸钾法等)的特性,分步骤规范操作。以下从 “校准方法" 和 “日常维护" 两大维度,详细说明具体流程、注意事项及关键要点:

一、COD 传感器的校准方法

校准的核心目标是消除传感器漂移(如光源衰减、电极老化)、环境干扰(如温度)带来的系统误差,需根据应用场景选择 “零点校准"“跨度校准" 或 “单点 / 多点校准",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流程如下:

1. 基础校准:零点校准 + 跨度校准(通用必做)

适用于大多数在线监测场景,通过 “空白水样" 确定零点、“标准 COD 溶液" 确定测量上限,建立传感器的线性响应关系。

 

 

1)零点校准(消除基线漂移)

 

原理:用 “无有机物、低浊度" 的空白水样,让传感器检测 “理论 COD=0" 时的信号值,作为测量基准。

操作步骤:

准备空白水样:优先使用超纯水(电阻率≥18.2MΩ・cm) 或经 0.22μm 滤膜过滤的蒸馏水(避免浊度干扰);若为工业场景,可使用待测水样经 “活性炭吸附 + 过滤" 后的无有机物水样(更贴近实际基体)。

清洗传感器:用空白水样冲洗传感器探头(尤其是光学窗口、电极表面)2-3 次,去除残留污染物。

浸泡校准:将传感器玩全浸入空白水样中,搅拌均匀(避免气泡附着),待读数稳定(通常 3-5 分钟,根据传感器型号而定)后,执行 “零点校准" 指令,仪器自动记录零点信号。

注意:零点校准需每月至少 1 次;若水样基体复杂(如高盐、高色),建议每次测量前用现场空白水样校准。

 

2)跨度校准(修正测量线性)

 

原理:用已知准确浓度的COD 标准溶液,校准传感器在 “测量量程内某一浓度点" 的响应值,确保测量值与真实值一致。

操作步骤:

选择标准溶液浓度:根据传感器的测量量程选择(如量程 0-1000mg/L,可选 200mg/L、800mg/L 的标准溶液,覆盖低、高浓度段),标准溶液需符合国家计量标准(如 GB/T 11914-1989),避免使用过期溶液。

预热与稳定:将标准溶液与传感器置于同一温度环境(如 25℃±2℃),预热 30 分钟(避免温度变化导致的信号波动)。

浸泡与校准:将清洗后的传感器浸入标准溶液中,搅拌 1-2 分钟(确保溶液均匀接触探头),待读数稳定后,执行 “跨度校准" 指令,仪器自动修正测量曲线。

注意:跨度校准每 2-3 个月 1 次;若测量数据出现明显漂移(如与实验室检测值偏差>10%),需立即补校。

2. 进阶校准:单点 / 多点校准(特殊场景)

单点校准:仅针对 “常用浓度段"(如工业废水常测 300mg/L),适用于测量需求单一的场景,操作同跨度校准,但仅需 1 个标准浓度点。

多点校准:针对 “宽量程或非线性响应" 的传感器(如 UV 法传感器在高浓度段可能出现非线性),需选择 3-5 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(如 0、100、300、500、1000mg/L),依次校准并拟合更精准的测量曲线,适用于实验室分析或高精度监测场景。

3. 校准验证:确保校准有效性

校准后需用 “未参与校准的标准溶液" 或 “有证标准样品(CRM)" 验证:

 

例如:用 200mg/L、800mg/L 校准后,用 500mg/L 的标准溶液测试,若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偏差≤5%(符合国标要求),则校准有效;若偏差超 10%,需重新检查校准步骤(如溶液浓度是否准确、探头是否污染)并再次校准。

二、COD 传感器的日常维护(分部件操作)

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依赖于 “探头清洁度、部件完整性、环境稳定性",需按周期进行维护,不同部件的维护重点不同:

1. 核心部件维护:探头(光学窗口 / 电极)

探头是直接接触水样的部件,污染(如有机物附着、生物膜、水垢)是导致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,需重点清洁:

 

1)日常清洁(每次测量后或每日 1 次)

适用场景:水样浊度低、污染物少(如市政污水)。

操作:用软毛刷(如尼龙毛刷,避免刮伤光学窗口)蘸取超纯水,轻轻刷洗探头表面(尤其是 UV 法传感器的紫外灯窗口、重铬酸钾法的电极表面),去除残留污物;若有轻微油污,可蘸取少量中性洗涤剂(如洗洁精)清洗,再用超纯水冲净。

2)深度清洁(每周 1 次或污染严重时)

适用场景:水样含高悬浮物、油脂或生物黏性物质(如食品废水、养殖废水)。

操作:

配制清洁液:针对有机物污染,用 5%-10% 的稀盐酸(或柠檬酸溶液)浸泡探头 5-10 分钟(溶解水垢、金属氧化物);针对生物膜,用 1%-2% 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 3-5 分钟(杀灭微生物),避免使用强腐蚀性溶液(如浓硝酸)损伤探头。

冲洗与干燥:浸泡后用超纯水冲洗 3-5 次,用干净的无尘布吸干表面水分,避免残留清洁液影响测量。

禁忌:禁止用硬物体(如钢丝球、刀片)刮擦光学窗口,否则会导致透光率下降,直接影响 UV 法传感器的测量精度。

2. 辅助部件维护:管路、流通池、光源

1)管路与流通池(在线传感器必做,每 2 周 1 次)

问题:水样中的悬浮物易堵塞管路或在流通池内壁结垢,导致水样更换不及时、测量滞后。

操作:用超纯水反向冲洗管路(压力 0.1-0.2MPa),或用压缩空气(干燥、无油)吹扫流通池,确保管路通畅;若堵塞严重,可拆分管路用细铁丝(头部包裹软布)疏通,再用清洁液浸泡后冲洗。

2)光源与检测器(UV 法传感器,每 3 个月 1 次)

问题:紫外灯长期使用会出现 “光强衰减",检测器表面积灰会导致信号减弱。

操作:关闭传感器电源,拆开光源仓,用无尘布蘸取酒精(75%)轻轻擦拭紫外灯灯管和检测器镜片;若光强衰减超过 20%(仪器自带光强监测功能),需及时更换光源(按厂家指定型号更换,避免型号不符导致波长偏移)。

3. 环境与存储维护

1)使用环境控制

温度:避免传感器在及端温度下工作(通常适用温度 0-50℃,具体看型号),若现场温度低于 0℃,需加装保温套或伴热装置(防止水样结冰损坏探头);高于 50℃时,需强制降温(如风扇散热),避免光源或电极老化加速。

电磁干扰:远离强电磁设备(如大功率电机、变频器),避免电磁信号干扰传感器的电子元件,导致读数波动。

2)长期存储(停用超过 1 个月)

清洁干燥:将传感器撤底清洗后,用无尘布擦干,避免残留水样导致腐蚀。

浸泡保护:对于电极型传感器(如重铬酸钾法),需将电极浸泡在厂家提供的 “保护液" 中(避免电极干燥失效);UV 法传感器需盖上镜头盖,防止灰尘进入。

定期激活:每 2 周取出传感器,用超纯水浸泡 10 分钟,通电预热 30 分钟,确保部件处于激活状态,避免长期闲置导致性能下降。

4. 数据与记录维护

建立 “校准维护记录表",详细记录每次校准的日期、标准溶液浓度、校准前后的读数、维护内容(如清洁、换件),便于追溯数据偏差原因。

定期对比 “传感器测量值" 与 “实验室国标法(重铬酸钾法)检测值",若偏差持续增大(如超过 15%),需排查是否存在部件故障(如光源老化、电极损坏),及时维修或更换。
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(避坑指南)

校准溶液不可混用:不同类型的 COD 标准溶液(如重铬酸钾法用 “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液"、UV 法用 “葡萄糖 - 谷氨酸标准液")不可混用,需根据传感器原理选择对应标准液,否则会导致校准玩全失效。

避免气泡干扰:校准或测量时,需确保探头表面无气泡附着(气泡会遮挡光线或影响电极接触),若有气泡,可轻轻晃动传感器或搅拌水样去除。

厂家指导优先:不同品牌、型号的传感器(如哈希、岛津、国产传感器)的校准步骤和维护细节可能存在差异,需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《操作手册》执行,切勿擅自修改校准参数或拆解核心部件(如光源仓、电极芯),否则可能失去保修资格。

 

通过规范的 “定期校准 + 精细化维护",可使 COD 传感器的测量误差控制在国标允许范围内(≤10%),延长使用寿命(通常可达 2-3 年),为水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障。


扫码加微信

服务热线

0310-8275478

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

3564226449@qq.com

Copyright © 2025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冀ICP备16027114号-4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录    sitemap.xml

Baidu
map